香港珠海学院推出“黄廷方 • 信和大师讲堂”系列讲座,请来世界知名学者和各界领袖翘楚,就不同主题分享真知灼见。学院荣幸邀请到人类基因遗传学权威、香港大学第十四任校长徐立之教授,于2024年5月13日为学生及教职员开讲。
是次讲座主题为“从我的过去,到你的未来”,徐教授分享了自身经历,从基因研究谈到大学行政管理,为听众带来启发和深思。
徐立之教授分享自身经历。
徐教授祖籍浙江杭州,1950年出生于上海,三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他坦言,自小就好奇心重,又喜创意,本打算当建筑师或设计师,但由于就读的巴富街官立中学(现名何文田官立中学)属中文学校,故无缘报读香港大学,最后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生物系。
在中大修毕学士和硕士学位后,他负笈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博士,并先后在美国田纳西州的 Oak Ridge 国家实验室和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遗传系从事研究工作。1989年,徐教授发现了导致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的缺陷基因,为人类遗传学带来重要突破。
赴美前在珠海书院(香港珠海学院前称)执教两年的经历,成了徐教授可贵的体验和回忆。他在讲座中强调,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他说,当年跟随大学本科恩师麦继强教授到野外实地考察,参与组织采集标本和露营等活动,凡事身体力行,有助培养组织和领导能力。这些技能在他日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无论是在研究领域或是大学行政管理方面。
实际上,研究工作并非仅限于实验室,还需要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和对外沟通,例如研究经费申请、发表科研文章及口头报告等,均需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有时,徐教授还需要充当辅导员,处理助手之间的情感纠纷。
从科学家转职为香港大学校长,徐教授笑指是“进化”,皆因大学行政工作更加复杂。徐教授非常重视沟通,在任港大时广开言路,经常与大学各方成员沟通,切实了解校内情况,并收集意见。
百年学府亦要创新求变,以保持竞争力。徐教授成功推动人力架构和人事管理改革,制定了大学的五年策略计划,并在研究、教学以及与社会知识交流方面实施了策略发展。此外,他也特别重视学术发展,认为大学的学术水平有赖教师的推动。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提升港大的师资和研究水平,领导港大成为遗传基因研究的中心。
讲座上,徐教授引用了著名冰球运动员 Wayne Gretzky的话:“好的冰球运动员会追着球跑,出色的冰球运动员则会跑到球将所到处。”最后,他鼓励大家去深入了解自己,找到适合的发展领域,做好准备,才能抓住机遇。
香港珠海学院署理校长张珍女士感谢徐立之教授访校开讲。
大师讲堂吸引师生职员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