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流近年香港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推动香港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的互动与发展,香港作家联会、香港文学馆和香港珠海学院联合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明报月刊》和《香港文学》于12月8日上午9时在香港珠海学院陈济棠演播厅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以及世界各国共70余位作家、学者齐聚香港,与香港珠海学院师生和线上线下的文学研究者共同讨论香港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的未来愿景。
是次学术研讨会以“香港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的互动与前瞻”为主题,香港文学馆馆长潘耀明为召集人,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为首席惠泽机构,出席活动的主讲嘉宾包括香港文学馆董事会荣誉主席、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中国作家代表团施战军、李锦琦、王军,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副部长张国义,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蒋述卓,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李兰妮,中国内地著名作家苏童,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李昂,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级教授、著名评论家陈思和,韩国外国语大学荣誉教授兼博导朴宰雨,埃及著名文学翻译家、汉学家米拉·艾哈迈德,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香港文学馆顾问李大宏,香港作家联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执行会长、香港文学馆馆长潘耀明,香港珠海学院校长、香港文学馆执行董事陈致,香港作家联会永远名誉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名誉会长、香港文学馆董事贝钧奇。
这次研讨会是香港作家联会成立35周年暨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的重要学术单元。开幕礼上,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视频致贺,他指,香港作家联会和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成立以来,汇聚海内外华文作者和文学从业者,提供宝贵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界交流,丰富香港文学版图。他肯定两个联会的贡献,希望两个联会继续为文坛提供源源不绝的创作活力,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进一步推动香港与海内外文学交流,促进香港文学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传扬中华文化。
香港文学馆馆长、香港作家联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执行会长潘耀明致辞表示,这次文学界新知旧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国家、地区,但话题离不关华文、华语。他引述龙应台的话,香港舞台很小,观众也不多,掌声很少,但可以辐射整个世界,因为香港是中华文化一个窗口。潘耀明希望借助周年庆典的小舞台,把热爱和平、正义、友爱与天地共融的中华文化传播开去。
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致辞指,香港文学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一直有很多出色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南来作家或香港土生土长的作家,都在这片土地写上了所思所感。期待各位学者在讨论香港文学的历史经验外,也提出对香港文学发展的新想像新建议。
香港珠海学院校长、香港文学馆执行董事陈致表示,35年前,曾敏之、刘以鬯和潘耀明等创办香港作家联会。35年里,香港文学成长为多元包容、中西结合的社会文化符号,并拥有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广阔视野和独特语言艺术特征,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一面旗帜。希望香港文学能成为香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在上午的研讨大会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中国内地著名作家苏童,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李昂,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蒋述卓,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级教授、著名评论家陈思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韩国外国语大学荣誉教授朴宰雨、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许子东,文学翻译家、汉学家米拉以及旅法香港作家、画家绿骑士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与现场来宾和观众分享他们近期的研究及创作成果,并提出各自领域对香港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未来发展的专业看法。下午的分组研讨会,70余位作家、学者分为五组于香港珠海学院进行小组座谈,会后各组专家论文将集结成通讯出版,供学界和文学界参考。
除了现场讲座外,观众亦可透过Zoom和腾讯会议视像直播实时观看研讨会,并在“香港文学馆”社交媒体(Facebook、小红书、微信公众账号等)与专家学者交流讨论,让更多的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都能参与到这次盛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