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正值金庸先生百岁诞辰,香港珠海学院于4月18日举行“家国江湖——金庸武侠小说茶话会”,约20名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在活动中分享研究金庸的心得体会。活动吸引约140多名观众到场参与。
香港珠海学院署理校长张珍女士在致辞时表示,品茶之事早已成为文人雅士的日常。今年适逢金庸先生百岁诞辰,麕集群贤,煮茶论道,以茶会友,畅谈金庸小说与武侠文化,实乃学术界一大盛事。她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展开学院的一系列文化活动。
香港珠海学院署理校长张珍女士致开幕辞。
大紫荆勋贤杨孙西博士作为本次活动的赞助方,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金庸的怀念之情。他表示金庸不仅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更为香港的社会及基本法的制定作出了卓著贡献。他还分享了金庸与茶文化的故事,希望通过品茶论道的形式纪念金庸,感受金庸小说与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大紫荆勋贤杨孙西博士在活动中致辞。
本次活动邀请到饶宗颐文化馆名誉馆长陈万雄博士以〈我所理解的金庸和查良镛先生〉为题析述了作为武侠小说之作者的查良镛先生坚持“书生议政”的知识分子的传统。香港文学馆馆长潘耀明先生则以〈我所认识的金庸〉为题认为“金庸是侠之大者,他的江湖,大之哉!他的创作风格和小说展现出的侠客精神,不仅感染了华人读者,也感染了外国读者。”远道从宝岛来参会的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林保淳教授提交〈金庸小说中的民族主义观点〉的文章缕述金庸笔下人物隐含“华夷之辨”的史学认识。
饶宗颐文化馆名誉馆长陈万雄博士作主题分享。
香港文学馆馆长潘耀明先生作主题分享。
香港著名作家沈西城先生以〈金庸为什么要写韦小宝这个人?〉为题认为“金庸才是真正的韦小宝,没有深邃的人性了解,叛逆的天聪,怎写得了韦小宝?”来自濠江的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寿桐教授通过〈作家金庸与小说人物心理关系的立体化架构〉一文,提出金庸武侠小说中立体化人物处理的方式有着“在命运与武运之间”、“在武能与德能之间”和“在天赋与禀赋之间”三大维度的倾向。
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梁慕灵副教授则从〈论香港与金庸小说研究的发展〉一文认为“香港是首先开展金庸小说研究的地方,更是推广金学研究的重镇”。精擅于道教内家武术的中国武当武术协会副会长兼香港分会会长黄崧峻博士则以〈金庸武学与道家仙学〉为题认为“金庸武侠小说隐藏道家修炼内丹道仙学法诀”,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
活动在香港珠海学院素雅藴藉、茶香缭绕的“茶文化交流室”隆重举行,20位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在数名茶艺师冲泡“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成立十周年珍藏(杭州龙井)茶”(金庸签名监制)的氛围下分享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心得体会。
香港女作家协会主席何佳霖女士提交〈金庸笔下的女子个性与其命运走向〉的文章认为“金庸一改传统武侠小说‘男性天下’的格局,让女性从男性的陪衬、锦上添花的点缀,实实在在地变为了江湖世界的一员。”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硕士课程专任讲师赖庆芳博士则以〈论金庸笔下的美人〉为题通过「金庸笔下的美人能满足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心灵的感觉」等特质窥探金庸的审美观点。
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董就雄教授、丘健恩博士、梅真副教授、杨明副教授、徐康博士、常慧琳博士及庄文龙博士也在活动中分享了研究金庸的心得体会。
香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冯锦荣教授作闭幕总结。
在活动的最后,香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冯锦荣教授作闭幕总结,并分享了他对金庸小说人物郭靖的原型可能与《元史》蒙哥、旭烈兀麾下汉人将领郭侃或认识郭侃和全真教道士丘处机而任为旭烈兀高级汉医且兼通天文学的道教学者傅孟质有关。
活动结束后,与会的嘉宾学者还品尝了富有特色的金庸主题晚宴,为本次活动画上完美句号。
本次活动由香江会汇天下茶业有限公司赞助,是香港珠海学院“香江拾珠 风云季汇”系列文化雅集的首次聚会。文化雅集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会各界之交流与互动,说好中国故事、说好香港故事。
活动先后于香港珠海学院“茶文化交流室”及陈济棠演讲厅分两场举行,邀请到约20位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吸引近140名观众到场参与。
“家国江湖——金庸武侠小说茶话会”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