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焯芬教授對話:探尋文明進步之源

11-07,2024

2024年10月15日,香港珠海學院舉辦黃廷方·信和大師講堂活動,邀請校董會副主席李焯芬教授作《文明因互鑒而進步》主題講座,近200名學生、教職工到場聆聽,現場座無虛席。講座還同步進行了網絡直播。

學院校董兼署理校長張珍出席活動,並向李焯芬教授送出感謝狀。

李焯芬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他於197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取得岩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作為知名岩土工程專家,他曾在加拿大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兼任世界銀行、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等多個國際機構的科學技術顧問。他還積極將海外的技術與經驗引入中國,參與了三峽工程等中國眾多重要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

在逾50年的職業生涯中,李焯芬教授不僅在工程領域取得卓越貢獻,在教育、文化等領域也建樹良多。李焯芬教授現任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副主席,此前曾擔任香港大學副校長,並先後於2000年、2017年協助創辦香港大學及香港珠海學院的佛學研究中心。作為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傑出人物代表,李焯芬教授始終致力於傳承與弘揚中國文化。自2003年起,他開始擔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研究與國際漢學交流。李焯芬教授於2024年獲頒香港特區政府授勳及嘉獎制度下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中華文明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廣泛吸收了外來文明的影響。源自西亞、中亞等地區的小麥栽培技術,黃牛和綿羊等家畜飼養,以及青銅冶煉技術,逐步融入中華文明之中,並演化出嶄新的面貌。」

講座中,李焯芬教授以古代絲綢之路、明朝的「西學東漸」思潮作為切入點,分別論述外來的技術、科學與文化如何在中國文化土壤中發生深刻的融合和發展,解讀了多個歷史文明互鑒案例,展示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分享了對中華文明與外來文化互動的思考,與現場學生們探討文明互鑒的意義。

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李焯芬教授引用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的觀點——現代社會需要平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闡述中國夢的內涵與該觀點的契合之處。

李焯芬教授還鼓勵學生們拓寬視野,在深入研究專業的同時,積極了解不同領域的學科動態,既要重視傳統文化,也要保持對外來文化的好奇心,通過自我豐富、自我提升,在全球化的時代更好地與世界溝通。

現場觀眾踴躍參與討論。

本次講座是黃廷方·信和大師講堂系列活動的第二期。香港珠海學院在黃廷方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於今年推出大師講堂系列講座,旨在邀請學術專家、行業領袖、社會名家等,就不同主題分享洞見,豐富與拓寬師生們在科學工程、人文社科、商業管理等領域的學習體驗。

專題專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Hong Kong Chu Hai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香港新界屯門青山公路青山灣段80號 |電話: (852) 2972 7200 |傳真: (852) 2972 7367 |電郵: info@chuhai.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