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交流近年香港文學研究的學術成果,推動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發展,香港作家聯會、香港文學舘和香港珠海學院聯合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明報月刊》和《香港文學》於12月8日上午9時在香港珠海學院陳濟棠演播廳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以及世界各國共70餘位作家、學者齊聚香港,與香港珠海學院師生和線上線下的文學研究者共同討論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未來願景。
是次學術研討會以「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前瞻」為主題,香港文學舘舘長潘耀明為召集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為首席惠澤機構,出席活動的主講嘉賓包括香港文學舘董事會榮譽主席、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中國作家代表團施戰軍、李錦琦、王軍,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張國義,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廣州暨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蔣述卓,深圳市作家協會主席李蘭妮,中國內地著名作家蘇童,中國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李昂,復旦大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一級教授、著名評論家陳思和,韓國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兼博導朴宰雨,埃及著名文學翻譯家、漢學家米拉·艾哈邁德,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香港文學舘顧問李大宏,香港作家聯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執行會長、香港文學舘舘長潘耀明,香港珠海學院校長、香港文學舘執行董事陳致,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名譽會長、香港文學舘董事貝鈞奇。
這次研討會是香港作家聯會成立35周年暨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成立20周年慶典活動的重要學術單元。開幕禮上,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視頻致賀,他指,香港作家聯會和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成立以來,匯聚海內外華文作者和文學從業者,提供寶貴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機會,推動世界華文文學界交流,豐富香港文學版圖。他肯定兩個聯會的貢獻,希望兩個聯會繼續為文壇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活力,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海內外文學交流,促進香港文學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向世界傳揚中華文化。
香港文學舘舘長、香港作家聯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執行會長潘耀明致辭表示,這次文學界新知舊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國家、地區,但話題離不關華文、華語。他引述龍應台的話,香港舞台很小,觀眾也不多,掌聲很少,但可以輻射整個世界,因為香港是中華文化一個窗口。潘耀明希望借助周年慶典的小舞台,把熱愛和平、正義、友愛與天地共融的中華文化傳播開去。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致辭指,香港文學有獨特的魅力和優勢,一直有很多出色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南來作家或香港土生土長的作家,都在這片土地寫上了所思所感。期待各位學者在討論香港文學的歷史經驗外,也提出對香港文學發展的新想像新建議。
香港珠海學院校長、香港文學舘執行董事陳致表示,35年前,曾敏之、劉以鬯和潘耀明等創辦香港作家聯會。35年裡,香港文學成長為多元包容、中西結合的社會文化符號,並擁有超越時空的影響力、廣闊視野和獨特語言藝術特徵,成為世界華文文學的一面旗幟。希望香港文學能成為香港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在上午的研討大會中,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中國內地著名作家蘇童,中國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李昂,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廣州暨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蔣述卓,復旦大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一級教授、著名評論家陳思和,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子善,韓國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朴宰雨、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許子東,文學翻譯家、漢學家米拉以及旅法香港作家、畫家綠騎士分別發表主題演講,與現場來賓和觀眾分享他們近期的研究及創作成果,並提出各自領域對香港文學和世界華文文學未來發展的專業看法。下午的分組研討會,70餘位作家、學者分為五組於香港珠海學院進行小組座談,會後各組專家論文將集結成通訊出版,供學界和文學界參考。
除了現場講座外,觀眾亦可透過Zoom和騰訊會議視像直播實時觀看研討會,並在「香港文學舘」社交媒體(Facebook、小紅書、微信公眾賬號等)與專家學者交流討論,讓更多的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都能參與到這次盛會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