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系一行到訪清華大學

04-10,2024

2024年3月29日,香港珠海學院校董、土木系校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木工程署前署長、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香港公路學會前會長、香港工程學院院士劉正光教授,香港珠海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林志雄教授、教師林振宇副教授、彭怡欣助理教授,艾奕康AECOM土木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鄧鈺怡一行出訪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進行座談交流並作學術報告。本次訪問行程經由劉富榮教授教育基金慷慨贊助。

清華大學土水學院副院長李克非教授、土木系主任馮鵬教授、建設管理系主任李小冬教授,土木系教師陸新徵教授、程曉輝副教授、李威副教授、郭紅仙副研究員、莊亮東助理教授出席上午座談會。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暨建設管理系學術委員會主任石永久教授主持下午學術報告會,多位清華大學土木系師生聽取報告並參與互動討論。

上午座談會中,李克非對劉正光一行表示熱烈歡迎,他提到清華土木系與香港珠海學院土木工程學系始終保持互訪互通,交流合作十分愉快。近幾年,無論是內地或香港,受國際情勢和產業的影響,土木學科面臨挑戰,此時雙方更需要拓寬眼界、開拓管道,持續加強學術交流平台的建設,促進雙方學者間的交流合作。隨後,馮鵬從不同角度介紹了清華大學土木系、建管系的發展與特色。劉正光、林志雄、彭怡欣介紹了香港珠海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的歷史沿革、現狀、發展方向等相關情況及目前香港土木領域就業情況。最後,雙方與會人員就如何進一步加强两系之間的合作展開熱烈的交流,重點討論了兩系學生交流互訪的可能性和方式。

交流座談會現場。

交流過後,劉正光一行人參觀了清華大學新土木館工程結構新實驗大廳和何善衡樓結構工程實驗室,並在劉富榮教授和劉正光教授捐贈的實驗控制室前合影留念。

 參觀清華大學新土木館工程結構新試驗大廳。

 在劉富榮教授和劉正光教授捐贈的實驗控制室前合影留念。

在下午的學術報告會上,劉正光概述了香港地區未來十年的大型基建項目,總體上介紹了香港的發展建設佈局,包括北部都會區、東大嶼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著重講解了青衣與大嶼山連接線新建大橋的設計情況,並表達了目前香港在工程領域有巨大的人才缺口,歡迎同學到香港特區發展和工作。

林志雄以《防止建築過程中臨時支撐體系倒塌的物聯網(IoT)科技應用成果》為題,詳細介紹了珠海學院土木工程系合作研發的一種用於監測建築施工臨時支撐體系的物聯網技術及裝置.透過在臨時支撐結構安裝感測器,並與雲平台連接,可以即時監測結構應力變化和偏差情況,一旦檢測到安全隱患就能及時發出預警,有效防止臨時支撐體系倒塌意外的發生,保障施工安全。

林振宇介紹並展示了最新研發的一套高空作業穿戴防護設備系統,透過物聯網技術,利用多個感測器和定位系統確保施工工人的高空安全。他介紹了該系統的研發的科學問題與技術困難,實地展示了設備,引起在場師生廣泛興趣。此研發成果可有效減少高空作業事故,為安全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彭怡欣以《香港建築材料創新與技術發展:為零碳目標作出貢獻》為題進行報告。她首先介紹了高爐礦渣混凝土作為一種低碳建材的特點及應用現狀,然後介紹了成熟度法預測混凝土強度在香港地區工程中的發展和實際應用。大規模應用低碳混凝土和成熟度法,可望有效減少建築項目中的水泥使用量,減少在建造業的碳排放從而促進碳中和。

鄧鈺怡介紹了香港地區的填海工程的發展歷程,並詳細講述了維多利亞港和東湧新市鎮實際填海建設過程和方法。她詳細說明的填海案例,讓與會者更有系統地了解香港填海工程技術的重點及困難。

在精彩的報告後,報告專家及與會師生就相關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數名清華同學也表達了未來到大灣區工作發展的意願。

專題專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Hong Kong Chu Hai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香港新界屯門青山公路青山灣段80號 |電話: (852) 2972 7200 |傳真: (852) 2972 7367 |電郵: info@chuhai.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