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正值金庸先生百歲誕辰,香港珠海學院於4月18日舉行「家國江湖——金庸武俠小說茶話會」,約20名來自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在活動中分享研究金庸的心得體會。活動吸引約140多名觀眾到場參與。
香港珠海學院署理校長張珍女士在致辭時表示,品茶之事早已成為文人雅士的日常。今年適逢金庸先生百歲誕辰,麕集群賢,煮茶論道,以茶會友,暢談金庸小說與武俠文化,實乃學術界一大盛事。她希望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並以此展開學院的一系列文化活動。
香港珠海學院署理校長張珍女士致開幕辭。
大紫荊勳賢楊孫西博士作為本次活動的贊助方,在致辭中表達了對金庸的懷念之情。他表示金庸不僅僅在文學上成就斐然,更為香港的社會及基本法的制定作出了卓著貢獻。他還分享了金庸與茶文化的故事,希望通過品茶論道的形式紀念金庸,感受金庸小說與茶文化的獨特韻味。
大紫荊勳賢楊孫西博士在活動中致辭。
本次活動邀請到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陳萬雄博士以〈我所理解的金庸和查良鏞先生〉為題析述了作為武俠小說之作者的查良鏞先生堅持「書生議政」的知識分子的傳統。香港文學館館長潘耀明先生則以〈我所認識的金庸〉為題認為「金庸是俠之大者,他的江湖,大之哉!他的創作風格和小說展現出的俠客精神,不僅感染了華人讀者,也感染了外國讀者。」遠道從寶島來參會的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林保淳教授提交〈金庸小說中的民族主義觀點〉的文章縷述金庸筆下人物隱含「華夷之辨」的史學認識。
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陳萬雄博士作主題分享。
香港文學館館長潘耀明先生作主題分享。
香港著名作家沈西城先生以〈金庸為什麽要寫韋小寶這個人?〉為題認為「金庸才是真正的韋小寶,沒有深邃的人性瞭解,叛逆的天聰,怎寫得了韋小寶?」來自濠江的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通過〈作家金庸與小說人物心理關係的立體化架構〉一文,提出金庸武俠小說中立體化人物處理的方式有著「在命運與武運之間」、「在武能與德能之間」和「在天賦與稟賦之間」三大維度的傾向。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梁慕靈副教授則從〈論香港與金庸小說研究的發展〉一文認為「香港是首先開展金庸小說研究的地方,更是推廣金學研究的重鎮」。精擅於道教內家武術的中國武當武術協會副會長兼香港分會會長黃崧峻博士則以〈金庸武學與道家仙學〉為題認為「金庸武俠小說隱藏道家修煉內丹道仙學法訣」,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
活動在香港珠海學院素雅藴藉、茶香繚繞的「茶文化交流室」隆重舉行,20位來自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在數名茶藝師沖泡「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成立十周年珍藏(杭州龍井)茶」(金庸簽名監製)的氛圍下分享研究金庸武俠小說的心得體會。
香港女作家協會主席何佳霖女士提交〈金庸筆下的女子個性與其命運走向〉的文章認為「金庸一改傳統武俠小說『男性天下』的格局,讓女性從男性的陪襯、錦上添花的點綴,實實在在地變爲了江湖世界的一員」。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碩士課程專任講師賴慶芳博士則以〈論金庸筆下的美人〉為題通過「金庸筆下的美人能滿足讀者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心靈的感覺」等特質窺探金庸的審美觀點。
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董就雄教授、邱健恩博士、梅真副教授、楊明副教授、徐康博士、常慧琳博士及莊文龍博士也在活動中分享了研究金庸的心得體會。
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馮錦榮教授作閉幕總結。
在活動的最後,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馮錦榮教授作閉幕總結,並分享了他對金庸小說人物郭靖的原型可能與《元史》蒙哥、旭烈兀麾下漢人將領郭侃或認識郭侃和全真教道士邱處機而任為旭烈兀高級漢醫且兼通天文學的道教學者傅孟質有關。
活動結束後,與會的嘉賓學者還品嘗了富有特色的金庸主題晚宴,為本次活動畫上完美句號。
本次活動由香江會滙天下茶業有限公司贊助,是香港珠海學院「香江拾珠 風雲季滙」系列文化雅集的首次聚會。文化雅集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進社會各界之交流與互動,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活動先後於香港珠海學院「茶文化交流室」及陳濟棠演講廳分兩場舉行,邀請到約20位來自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吸引近140名觀眾到場參與。
「家國江湖——金庸武俠小說茶話會」花絮